牧民射杀不明生物1943年8月15日,北太平洋的浓雾中,一支由百艘军舰组成的美加联合舰队逼近基斯卡岛。3.4万名士兵紧张地准备登陆,预计将遭遇8000日军的殊死抵抗。
然而三天后,他们付出313人伤亡的代价,最终发现整个岛屿上唯一的“守军”竟是三条被遗弃的狗。这场被称为“基斯卡岛闹剧”的战役,成为军事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篇章。
基斯卡岛作为阿留申群岛的战略要地,自1942年被日军占领后,就像一根刺扎在盟军心头。到了1943年夏天,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岛上的日本守军实际已陷入绝境。
日军指挥官敏锐地意识到死守无异于自杀,于是策划了一场精彩的撤退行动。7月29日夜晚,借助浓密的海雾,三艘日本驱逐舰悄然靠岸。在短短55分钟内,5100多名官兵有序登船,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连营地的床铺都保持原样,仿佛士兵只是暂时离开。
最妙的是,日军撤退前故意留下了一些假象:码头上零散的物资、偶尔点燃的营火,甚至设置了会定时爆炸的诱饵装置。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让监视的美军完全未能察觉岛上已是一座空城。
在日军撤离整整两周后,盟军按计划发动攻击。8月15日清晨,美军战舰开始对岛屿进行登陆前的炮火准备。在持续数小时的轰炸中,成千上万吨炮弹倾泻在这个其实已无敌人的岛屿上。
登陆部队包括美国第七步兵师和加拿大部队,总兵力达3.4万人。当第一批部队战战兢兢踏上滩头时,他们没有遇到预期的枪林弹雨,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士兵们疑惑地向前推进,每一步都担心是日军的陷阱。
真正的危险却来自自己人的误伤。在浓雾和紧张气氛中,盟军部队多次将友军误认为敌人。美军巡逻队与加拿大部队交火,紧张的美军甚至向自己的影子开枪。这些混乱导致了34人阵亡、50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还有多艘船只触雷受损。
当盟军最终确认岛上已无日军时,尴尬与愤怒弥漫在整个指挥部。媒体很快将这场战役称为“史上最昂贵的空城计”,纽约时报调侃道:“美军占领了基斯卡岛,俘虏了三只狗。”
这场军事行动暴露了盟军在情报收集上的严重失误。尽管出动了侦察机和潜艇监视,却未能发现5100多人的大规模撤离。战后分析显示,美军情报部门过于依赖技术侦察,忽视了人工情报的核实工作。
从战略角度看,虽然基斯卡岛最终收复,但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若非日军主动撤退,强攻必将造成更大伤亡。这场经历促使美军重新评估太平洋岛屿的作战策略,为后续战役提供了宝贵经验。
基斯卡岛战役作为二战中的一段插曲,虽不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却成为军事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它提醒人们: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情报的博弈。
那三条被“俘虏”的狗后来被美军收养,成为这段奇特历史的活见证。而基斯卡岛的故事,至今仍在提醒军事指挥官们:在采取行动前,务必确认你的敌人到底是谁,在哪里——否则,你可能只是在与自己的影子作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