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然很多人生病到医院就医,遇到了报销环节的问题和困惑,这时候往往会责怪医保局。医保局因为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基金的管理,很容易成为群众就医不满的“焦点”,但很多时候,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
下面梳理了一份群众就医报销“必备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顺畅地就医,减少因不了解政策而产生的误解和麻烦。
这是产生误会最重要的一点。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是所有参保人的共同财富,因此它必须确保用在最合理、最必需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它不能覆盖所有医疗费用。
“三个目录”要清楚:医保报销严格遵循《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这意味着:
您在医生开具的账单上看到的“自费”项目,很多是由于不在目录内,而不是医保局不给报。
很多误会发生在医院环节。由于医院也受医保协议管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考虑医保政策,但患者往往不清楚内在原因。
这样做既能让自己提前了解费用构成,避免结算时的“惊吓”,也是对自己知情权的尊重。医生通常都会给予解释。
很多人误以为医保局直接管着每一笔报销。其实,报销是一个涉及医院、医保系统、医保局三方的流程。
是直接为您提供医疗服务并垫付医保报销费用的前端。您在医院窗口支付的钱,已经是扣除了医保报销部分后的“自付”金额。
医保局的是事后与医院进行结算、审核和监督。医保局确保医院提交的报销申请符合规定,然后从医保基金里把医院垫付的钱支付给医院。
为什么患者感觉医院有时会“推诿”? 如果医院的某项操作不符合医保规定(例如超范围用药、分解收费等),医保局在审核时就不会拨款,这部分损失需要医院自己承担。因此,医院会非常谨慎,有时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可能无法清晰解释政策,就容易造成“往外推”的印象。
这是目前投诉最多、误会最大的领域。很多参保人不知道,去外地看病不是拿着医保卡就能直接结算的。
切记! 如果您需要去市外、省外的医院看病,一定要在出发前,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或本地医保经办窗口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不备案的后果:如果没有备案,很可能无法直接结算,需要自己先垫付全部费用,然后拿回参保地手动报销,不仅流程繁琐,报销比例可能还会降低。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查目录、办备案、查经办机构等。
群众看病报销不容易,医保局在严格监管基金和方便群众就医之间也需要不断寻找平衡。作为参保人,我们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