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热恋20130714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图为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图源:新华社)
风雨沧桑,日月更迭,每年这一天,当胜利的火炬再次燃起,我们的热血也再次滚烫。
民族的记忆永不褪色,就像湖南芷江那座“血字”造型的受降坊,始终矗立在历史的天空下。它凝固着3500万中国军民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时刻——
日方宣布投降后第6天,即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乞降,在此低首交出百万侵华日军的兵力部署图。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图源:芷江县委宣传部)
芷江受降不仅是一个军事仪式,更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自强的历史转折点。它宣告了东方主战场的胜利,重塑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并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和平信念的永恒丰碑。
芷江的血字牌坊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因它毫不掩饰地宣告:中国的胜利是以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每一道血痕都是向死而生的宣言,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不屈的灵魂。
二战结束8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阴魂不散。他们非但不承认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还公开发表歪曲和美化侵略的言论。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推卸民间赔偿责任……
正如网友说的“倭寇从未远离”,就在几天前,当日本前国脚本田圭佑轻描淡写地否认南京大屠杀时,历史的伤口再次被撕开。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里,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罪证的镜头,既彰显了真相的份量,也展现了保护历史真相的“暗战”。
本田圭佑这类事件揭示的残酷现实是:否认暴行只需一个轻率的转发,而守护真相却需要一代代人的坚守。
▲8月10日,芷江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图为项目实景航拍图。(图源:怀化日报)
日前,芷江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完工,以崭新面貌亮相。这不是简单的设施修缮,而是擦拭历史的丰碑,让血色印记永远鲜亮。
受降纪念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都在无声诉说着:和平需要守护者,真相需要捍卫者。
在大湘西的崇山峻岭间,芷江这座“血字凯旋门”与罗马、柏林、巴黎的凯旋门遥相呼应,但它的独特在于:西方的凯旋门歌颂征服,东方的血字坊铭记牺牲。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守护和平的强大基因。
当孩子们在血字牌坊前放飞白鸽,他们慢慢会懂得:白鸽的翅膀下,是永不弯曲的民族脊梁。
▲8月15日,位于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首次公布61张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芷江抗战历史照片。图为1945年5月6日,湘西会战前线,烈日下一名男子正用仅存的一只手臂艰难地推着满载弹药的独轮车。
芷江受降堂前,阳光穿透窗棂。80年前,正是在这张桌前,侵华日军投降代表颤抖着签下降书。今天,木桌上的纹路依然清晰,如同历史刻下的血脉。
和平从来不是温室的鲜花。当某些人试图漂白历史,当战争的幽灵仍在世界游荡,守护用鲜血换来的和平,需要的正是滚烫的热血。
“8·15”这个特殊的日子,凝固着昨天的牺牲,更警示着今天的责任:将不屈的精神融入血脉,以永恒的敬畏守护历史。这才是对3500万英灵最崇高的告慰,对14年抗战最深刻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