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角色历史上却擒关羽、破刘备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9/2 8:39:08 | 【字体:小 大】 |
d绅士之塔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东吴将领潘璋的形象并不突出,可以说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他在书中虽然出场过几次,但几乎都是被对手击败的场面,最终还死在关兴手下。然而,历史与文学往往存在差别,《三国演义》毕竟是艺术化的虚构之作,许多人物被弱化或夸张。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潘璋却是一位相当厉害的将领,他不仅跻身“江东十二虎臣”之列,还曾擒杀关羽、破坏刘备的攻势,甚至击退过曹魏的大军。那么,这位在真实历史中颇具战功的潘璋,究竟拥有怎样的人生呢?
根据史籍记载,潘璋字文珪,出生于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兵戈四起,许多人为了避难而南下江东,潘璋也随着这股浪潮来到了孙氏政权的地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年仅十五岁的孙权出任阳羡县令时,潘璋正好投奔到他的麾下。潘璋性格豪爽,颇好饮酒,经常赊账不还,遇到债主上门催讨,他便笑言“等我飞黄腾达再偿还”。这样放荡不羁的性格,反倒让孙权欣赏不已,于是委托他招募兵士。潘璋成功聚集到一百多人,很快便在讨伐山贼的战斗中立下首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随着地位的提升,潘璋被派往吴郡整顿治安,他铁腕治理,使得盗贼望风而逃,吴郡秩序恢复平稳。孙权十分器重他,将其调任豫章西安长。彼时,荆州牧刘表屡次派兵骚扰,但自从潘璋上任后,寇贼不敢入境。之后,他又兼领建昌县,通过剿灭恶民与招抚流亡,仅在数月间便聚拢八百余兵,显示了极强的治军与安抚能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率军攻打合肥,结果遭遇张辽的精锐反击,东吴军队陷入溃败,名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等人也仓皇败退。危急关头,潘璋挺身而出,他当场斩杀两名逃兵以肃军心,随后率领部下与张辽激战,硬是稳住了军阵。孙权对此极为赞赏,战后提升他为偏将军,并让他领百校军士,驻扎半州以固防务。
四年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决定出兵袭取荆州,潘璋随军参战。战役胜利后,他与朱然奉命切断关羽的退路。潘璋驻军临沮,在夹石一带设伏,其部下马忠最终活捉了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这一战役让潘璋的声名大噪,孙权不仅设立固陵郡,任命他为太守,还加封其为振威将军与溧阳侯,以表彰功绩。
甘宁去世后,孙权将其旧部并入潘璋军中。虽然手下兵力不过数千,但潘璋作战勇猛,所到之处声势浩大,犹如万人大军。此时,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数万大军征讨东吴,潘璋亦参与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在这场火烧连营的大战中,潘璋表现突出,斩杀蜀军护军冯习等将领,所斩伤甚众,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平北将军,出任襄阳太守。
战后不久,魏帝曹丕发动三路大军伐吴,势头极为强劲。大将夏侯尚率兵围困南郡,并以三万人修筑浮桥渡过长江。潘璋冷静分析,认为当时魏军锐气正盛,而江水又浅,不宜贸然交锋,于是带兵北上五十里,采伐数百万束芦苇,准备纵火焚烧魏军浮桥。消息传出,魏军担忧后方被袭,只得仓促撤退。此举再次展现了潘璋的谋略与胆识。
孙权称帝后,潘璋被晋升为后将军。然而嘉禾三年(公元234年),他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作为东吴名将之一,潘璋虽然在小说中形象暗淡,但在真实历史中,他的勇武与功勋却足以与江东名将们比肩,绝非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