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小说网站就在6月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德国前外长贝尔伯克以压倒性的票数,当选了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主席,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公开质疑其政治立场,俄国强烈反对,甚至德国国内都反对。
贝尔伯克被质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其曾经在德国担任外长时,是一位坚定的对华强硬派,她曾公开指责中国直接参与俄乌战争,除此之外,联大主席的重要性也是她遭到反对的原因。
因为她曾经的极端言论和政策,我国质疑其担任联大主席是否能保持公正,因此,我国外长早早向其提了四个要求。
那么,面对这位对华强硬派当选联邦各国大会主席,我国都提出了哪四个要求?贝尔伯克的当选又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025年6月2日,德国前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这一消息在国际外交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作为联合国最重要的议事平台之一,联大主席的角色要求中立、协调193个成员国的利益,然而,贝尔伯克的当选却引发了从谨慎乐观到强烈质疑的各种反应。
她以对华强硬派身份著称,外交履历却饱受争议,这让人们对她能否胜任这一关键职位充满疑虑。
贝尔伯克的当选不仅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暴露了联合国机制的潜在问题,全球目光都十分关注她未来一年的表现。
根据联合国惯例,联大主席一职每年按地区轮换,2025年轮到西欧集团提名,作为西欧的领军国家,德国的提名权毋庸置疑。
通常,这一过程早由区域内部协商敲定,选举只是走过场,然而,德国原本锁定资深外交官迈克尔·冯·翁格尔恩-施特恩贝格作为候选人,却在最后一刻突然换成了贝尔伯克。
这一换将并非基于能力考量,而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德国绿党在近期选举中失利,为安抚党内情绪,执政联盟将联大主席提名权交给绿党,推举了贝尔伯克。
这一决定引发广泛争议,最终,贝尔伯克以167票对7票的巨大优势击败施特恩贝格,顺利当选,但这一结果并未平息质疑。
俄罗斯和中国迅速表达反对,德国国内批评声浪也不绝于耳,纷纷指责此举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信誉和联合国使命之上。
贝尔伯克的职业轨迹充满了政治色彩,作为德国绿党的领军人物,她凭借气候行动和性别平等的进步立场崭露头角,以“女权主义”标签赢得支持。
2021年,她出任德国外长,首次登上国际舞台,然而,她的履职表现与其说是外交成就,不如说是一连串令人尴尬的失误。
2022年,她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时,竟质疑俄罗斯对沃罗涅日州和罗斯托夫州的主权,这两地显然是俄罗斯领土,这一低级错误让人瞠目结舌。
同年,她在社交媒体上称德国与“几十万公里外”的国家互动,考虑到地球赤道周长仅4万公里,这一夸张言论被俄方发言人扎哈罗娃无情嘲讽。
更严重的是,她曾在俄乌冲突中脱口而出“德国正与俄罗斯开战”,迫使德国政府紧急澄清,更引人注目的是贝尔伯克对华强硬的立场。
她主导了德国的“中国战略”,将中国定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多次无端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甚至在访华时宣称中国“直接参与俄乌战争”。
她还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点燃贸易战火苗,这种挑衅性外交风格与联大主席所需的公正调解角色格格不入,让人们担忧她能否胜任。
贝尔伯克的当选引发了多方强烈反对,俄罗斯率先开炮,其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直斥她“既无专业能力,又充满偏见”。
俄方的不满不仅源于她的外交失误,还因她祖父曾为纳粹国防军背景,俄方称其当选为“历史讽刺”,毕竟联合国建立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二战悲剧重演。
中国同样表达了强烈关切,2025年5月,贝尔伯克阐述工作设想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当面提出四项硬核要求。
一、优先服务所有会员国的共同利益,而非个别国家私利,二、践行多边主义,促进会员国团结,三、坚持会员国主导,基于共识推动议程,四、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切,提升其代表性和发言权。
这些要求直指贝尔伯克的意识形态外交倾向,尤其是她对华强硬的历史,她的亲以色列立场、对巴西和沙特的冒犯,以及被巴西驱逐的经历,都让人怀疑她能否公平调解国际矛盾。
德国国内的批评同样尖锐。施特恩贝格作为原候选人,拥有欧安组织秘书长、慕尼黑安全会议副主席等耀眼履历,曾参与伊朗核谈判,协调能力无可挑剔。
相比之下,贝尔伯克被认为是靠绿党背景和“女权”标签上位,外交经验几乎为零,前外长加布里尔暗示她远不如施特恩贝格。
前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更直言此决定“最错误”,德国舆论普遍认为,这场提名风波是政府为安抚绿党而牺牲国家利益的闹剧。
贝尔伯克的当选暴露了联合国机制的深层问题,区域轮换原则旨在确保公平,但她取代施特恩贝格的背后,据信有美国施压的影子,凸显西方对联合国的影响力。
仅11%的国家投反对票,显示出民主程序的脆弱性,秘书长古特雷斯来自葡萄牙,联大主席又由西欧包揽,区域平衡几乎名存实亡。
中国的四项要求不仅是对贝尔伯克的约束,也反映了对联合国中立性的担忧,如果她继续对华强硬、亲西方作风,恐将加深全球南方的疏离感。
中国已提出牵头国际调解院的设想,这表明对联合国现有机制的不信任,若贝尔伯克一意孤行,联合国可能进一步被视为西方工具,权威性将严重受损,这对全球合作—从气候变化到冲突解决—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贝尔伯克的联大主席任期注定充满考验,她的每一步都将被全球审视:是成为合格的“世界调解员”,还是延续作为“话题人物”的争议?
她承诺的团结与包容能否落实?她的对华强硬立场会否影响联合国议程?国际社会是否既期待她能带来改变?也是否做好了应对失误的准备?
在这个全球舞台上,贝尔伯克的成败将不仅关乎她个人,更关乎联合国能否在如今越发混乱的局面中主持大局,对此,唯有时间将见证一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