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合入门的单反相机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年三季度收官之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蓝帆医疗(002382.SZ)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业绩答卷。公司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健康防护业务的订单波动与价格压力成为主要拖累因素。与此同时,短期债务规模的大幅攀升也引发市场关注,这家布局高、中低值耗材全产业链的企业正面临着盈利修复与债务优化的双重考验。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蓝帆医疗实现营业收入41.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15%;归母净利润亏损2.86亿元,同比降幅达到30.09%。尽管整体业绩承压,但公司核心业务的结构性变化已初现端倪,心脑血管板块的盈利增长与健康防护业务的筑底回升,为未来发展保留了想象空间。
作为蓝帆医疗传统核心板块之一,健康防护事业部在2025年三季度遭遇了双重挑战。一方面,国际贸易政策的持续承压对海外市场收入造成显著影响;另一方面,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导致订单形势出现波动,产品销售价格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最终使得该事业部呈现亏损态势。这一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全球健康防护用品市场在经历特殊时期的需求爆发后,逐步回归常态化,行业竞争加剧与价格战频发成为多数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与健康防护业务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脑血管事业部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创新产品的持续推出、国内带量采购的深度参与以及海内外销售网络的协同赋能,该板块已成功迈入盈利周期,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资料显示,蓝帆医疗通过多年布局,已构建起高值耗材与中低值耗材完整覆盖的业务体系,旗下四大事业部产品远销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心脑血管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拓展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非经营性因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蓝帆医疗子公司北京蓝帆柏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10亿元战略投资,其潜在回购义务在合并层面被确认为金融负债。受此影响,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计提财务费用约0.75亿元,尽管该事项未产生实际现金流出,但对当期净利润形成了直接冲击。
除了盈利端的压力,蓝帆医疗的债务结构问题在三季度进一步凸显。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1.62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59.41亿元,流动比率仅为0.87,速动比率更是低至0.67,两项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面临较大压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由年初的5.82亿元大幅攀升至40.25亿元,短期债务集中到期的风险不容忽视。
针对短期债务激增的原因,蓝帆医疗方面解释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2020年发行的31.44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将于2026年5月到期,截至三季度末该可转债余额仍有15.2亿元;二是心脑血管事业部核心资产柏盛国际在被收购前产生的外币借款即将进入续期前一年的观察期;三是蓝帆柏盛A轮融资相关的潜在回购义务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金融负债,进一步增加了短期债务规模。
面对短期债务压力,蓝帆医疗已启动多项应对措施。公司表示,将通过三大路径优化债务结构:对于到期可转债,计划通过下修转股价与提振公司股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债券持有人转股,从而降低偿债压力;针对外币借款,将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推进贷款续期或置换工作;对于融资相关的潜在回购义务,将与相关投资者保持密切沟通,寻求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蓝帆医疗已在可转债转股价格调整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10月22日,公司公告称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蓝帆转债”转股价格,这已是自2025年7月以来的第四次调价。数据显示,该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已从最初的12.5元/股逐步降至10.5元/股,但截至11月3日收盘,蓝帆医疗股价仅为5.51元,与当前转股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转股进程面临不小挑战。
回顾“蓝帆转债”的发行历程,其命运与公司股价走势紧密相连。2020年5月,借助医疗防护用品需求激增带来的市场热度,蓝帆医疗成功发行可转债,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高达23.22元。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与公司业绩波动,2021年后股价步入持续调整期,如今股价较发行时已累计下跌超76%,这也使得可转债转股吸引力大打折扣。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蓝帆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健康防护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广泛的市场渠道,随着行业周期性供需关系的逐步修复与落后产能的加速出清,健康防护事业部有望逐步摆脱亏损,实现筑底回升。而心脑血管板块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核心,在创新驱动与政策红利的双重加持下,有望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对于债务问题,市场普遍认为,只要公司能够实现核心业务的稳定盈利与现金流改善,通过合理的财务运作与融资安排,短期债务压力有望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公司启动的可转债转股价格下调程序,正是积极应对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若后续股价能够伴随业绩改善逐步回升,转股进程或将明显加快,从而大幅降低到期偿债压力。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高值医用耗材、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蓝帆医疗凭借其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心脑血管、外科、应急救护等多个细分领域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
面对业绩与债务的双重挑战,蓝帆医疗表示,公司将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心脑血管等核心业务的产品升级与市场拓展;同时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健康防护业务的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在财务层面,公司将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债务结构,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蓝帆医疗能否借助核心业务的结构性增长摆脱业绩困境,能否通过有效的财务运作化解短期债务压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家成立于2002年、深耕医疗器械行业二十余年的龙头企业而言,当前的业绩承压或许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挑战。随着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与公司战略布局的持续落地,蓝帆医疗有望重新回归增长轨道,为投资者与市场交出更满意的答卷。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将成为检验公司发展信心的重要指标。截至11月3日收盘,蓝帆医疗股价报收5.51元,市值较历史高点已大幅缩水。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后续的业绩修复进度、债务化解成效以及核心业务的增长质量,将是决定其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蓝帆医疗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发展十字路口,其接下来的战略选择与执行效果,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