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真正可称万人敌的“猛将”仅有这3位其余都不足挂齿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8/16 4:54:17 | 【字体:小 大】 |
戴小唯素颜古人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往往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可以扭转战局的乾坤。在历史上,像“昆阳之战”这样的战争,便深刻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只有一万七千名绿林军与四十三万的新朝官军交战,然而最终绿林军凭借着卓越的指挥能力,打败了庞大的敌军。而这其中,刘秀的作用堪称决定性。后来,刘秀成为了东汉的开国皇帝,而他以巧妙的战略战术为基础,建立了赫赫大业。与一些依赖勇猛的将领不同,刘秀更是一位“智将”,他通过思维上的深邃与谋略的精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然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虽然许多英雄将领大显身手,但真正可以被称作“万人敌”的猛将,屈指可数。除了刘秀,还有三位将领的英勇,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分别是吕布、李存孝与项羽。
吕布的名号,“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几乎是人人皆知。这位武艺超群的将领,即使面对关羽、张飞等顶级战将,也毫不逊色。就连刘备等三国的雄主,在面对吕布时,也只能和他打成平手。而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曾与吕布交过手的名将,若能侥幸活下来,几乎都可以冠上“名将”的称号。真正的吕布不仅仅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勇士,他在历史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与张燕的黑山军的对战中。吕布骑着赤兔马,率领数十骑兵,深入敌阵,纵横冲杀,一天内便屡次闯入敌营,割下数百个敌将的首级。即便是黑山军的士兵英勇善战,也未能对吕布构成威胁。经过多日激战后,张燕最终只能选择投降,吕布的“万人敌”之名,便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李存孝,这位唐末五代时期的英雄,以其战斗力惊人而著名。在《残唐五代史演义》里,他被塑造成了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飞虎将军”,手持八百斤重的禹王槊,无人能敌。虽然历史上的李存孝并不像演义中那么夸张,但其非凡的战斗力依旧让人惊叹。他的勇猛事迹,几乎是无可匹敌的。他曾带领十八骑兵攻占长安,力敌百万敌军,令敌人丧胆。李存孝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能在五回合内轻松擒拿敌将高思继,几乎无敌于五代战场。李存孝去世后,李克用为了应对对手王彦章,竟通过假冒李存孝的方式,吓得王彦章仓皇逃窜,王彦章的弟弟也因恐惧而猝死,足见李存孝在战场上的无敌地位。
项羽这位西楚霸王,尽管最终未能成就帝业,但他却凭借着惊人的战斗力和胆略,一度让自己成为“天下共主”,让当时的诸侯和大军都不得不臣服于他。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在仅25岁时,便带领五万楚军对抗秦国四十万的军队。项羽在前线奋力杀敌,以一敌百的气吞山河的气魄,让敌军不得不屡屡退后。就连后方的楚军士气也因项羽的英勇作战而倍增,最终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令各路诸侯都对他心生敬畏与服从。尤其是在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领三万军队,仅半天时间便击溃了刘邦的56万大军。若不是突如其来的暴风,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幸而刘邦逃脱并得以整顿兵力,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战胜项羽。项羽自刎前,他感慨地说道:“此天意也,非战之罪。”他不但拥有赫赫战功,更以自己非凡的气吞山河的气魄,成为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猛将之一。
从吕布、李存孝到项羽,这三位“猛将”的战功,几乎成为了中国历史中的人物。他们的勇猛和才智,在战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战局,也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中国古代,能被称作“万人敌”的将领,几乎只有这三位,其他即便有再多英勇的将军,也无法与他们比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