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杀它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既有重要史实的严肃性,又有拉近时空的亲近感,让观者更能“进入”历史。
以前拉过一个12部剧的片单,是按近现代史的时间线来排序的,想攒着给已进入中学的娃,等有空时慢慢挑着看。
干脆把单子重新修订了一遍,再次分享出来,给同样有需要的家长们留个参考吧。
2、没时间的,刷完《走向共和》和《觉醒年代》之后,直接续上《光荣与梦想》,再加上《外交风云》和《历史转折中的》。
这部59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03年,讲述了1890-1917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它包括了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签订《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等,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艰难历程。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6的历史剧,片中历史人物不再脸谱化,表现出了人性化、有感情的一面,有血有肉的展示了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
该剧在当年播出时相当震撼人心,它的勇气、气度、才华和功力都让人深为叹服,在网络上曾经对它有样的评价:“这可能是中国影视作品对晚清一段历史最为认真和勇敢的展示。”
这部43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21年,讲述了1915-1921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为始,全景式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那个各种救国思潮迸发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剧中实名可考的人物近千名,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周恩来、鲁迅、胡适、辜鸿铭等等,他们的出现重现了一个时代的完整风貌。
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高达9.3,虽在播出时极为低调,却出人意料的在年轻人中不断发酵,“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被网评为“近年来最出色的历史剧”。
这部历史剧文史知识丰富,更被很多中学语文、历史老师列入假期推荐观看名单。
这部32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23年,讲述了1921-1927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参加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带着对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以早行者的思考,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
最后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年轻的开始寻找新的道路。
网评这部剧“实际上通过的成长史,来展现建党早期的创业史、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中国早期的寻路史。“
讲这个历史阶段的剧,几乎找不着平替的。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如果觉得难理解,可以适当参考一下剧情。
这部44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13年,讲述了1927-1932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人,在革命根据地和国统区两条战线顽强坚持革命斗争。
以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人,在经历千难万险,历经各种曲折险阻,最终取得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黄洋界大捷、古田会议、三次反围剿胜利,最终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
这部38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19年,讲述了1934-1935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大军层层围堵,在长征中遭受湘江惨败之后的中央红军,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历经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在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壮气势,都在这短短的六个月里面了。
这部24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01年,讲述了1934-1936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节节败退,为了保存实力,选择了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长征之路。
的决策起初并没有被起用,直到遵义会议,确立其在领导地位,长征中,及党内主要领导人率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与张国焘斗争,既惨烈,又悲壮。
但是,红军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一个又一个险关,直至腊子口战役结束。一曲信天游,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
说真的,如果是从《问苍茫》一直看到这里,你会觉得: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总算找对了人、找对了路、找到了落脚点。这十年过得,就像历史书上写的一模一样:生死存亡啊。
在这个历史阶段,我找了两部主线不同的剧,一部是讲中国在延安发展、壮大的十年,另一部则是讲抗日战争全程的14年。
虽然视角不同,但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不同剧中交叠出现,互相印证,给观者形成立体而综合的历史印象,是很强烈的。
这部40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03年,讲述了1935-1945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红军结束长征后,在西北建立了革命大本营,打阎锡山,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和谈,卢沟桥事变,迁都重庆,重庆谈判,皖南事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参战,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年取得胜利。
这是中国在延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十年,反映了中国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
这部长达66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16年,讲述了1931-1948年期间的重大抗战历史。
从1931年的”九-一八“开始,一直讲到1948年的东京大审判,而并不只限于传统印象中的1937-1945。
而这种完整感,对于孩子们清晰的了解整场战争的来龙去脉,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
但课本上只会写重大节点,重要事件,其实有太多抗战细节,是无法呈现的,也是我们比较少听见的,比如:
江桥战役、伪满洲国的建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中山舰的沉没、建造滇缅公路、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文化大营救、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东京大审判等等。
这些细节都不会出现考题里,但只有让孩子多了解它,才会增进对这一段历史刻骨铭心的认识。
除了讲国内战争,电视剧还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全新视角解读东方战场怎样影响西方战场的命运。
在剧中,还出现斯大林、罗斯福、杜鲁门、丘吉尔、奥本海默等历史人物,以及太平洋战争、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历史场面。
这对学习世界史、二战史的孩子也很有好处,可以更加全面、综合的去看待历史问题。
抗日战争结束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阶段,之前有一部首播于2009年的《解放》,但因为时间比较早,片源也不太好找,所以我换成了这几年新拍的两部剧,一部是《大决战》,另一部是《天下同心》。
该剧以重庆谈判开篇,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式地表现三大战役,在军事上讲得很精彩。
很多战役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塔山阻击战、全歼黄百韬兵团、决战双堆集等等。
而在这个历史人物相当集中的时期,剧集不仅表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概,更呈现出宏大的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
剧集挑选了足够典型的角色,比如赵兴元、高玉宝、焦裕䘵、房天静、孔守法、陈洁等等,
为每个人物都赋予特定的故事主线,并通过他们的故事,深挖党能以少胜多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
而且毕竟是近些年新拍的剧,演员、服装、化妆、造型、摄影、美术、视效、置景、道具等方面都精良,全剧都是实景,给人以逼线)、《天下同心》。
一面是打解放战争,一面是筹备政治协商会议,这是新中国建国前的两条极其重要的历史主线。
但我们通常对解放战争了解得相对多,对筹备建国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背后的历史,知之甚少。
等起义高级将领、张治中等国共和谈代表都看到了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的全新希望。
八年级开始的近现代史,里面有很多知识点,孩子们并不太好理解,比如“统一战线”,近现代史上出现了5次,比如革命联合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
电视剧中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次,关键它把统战工作的很多细节再现了出来,容易形成直观的感受:噢,原来是这样啊。
这部40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20年,讲述了1950-1953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军别有用心地派飞机“误炸”安东市区,造成无辜百姓伤亡。形势所迫,愤怒的新中国领导人下了亮剑的决心。10月25日,志愿军指挥部成立。彭德怀和邓华等人根据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打突然、打穿插、打分割包围的计策。
李奇微临危受命,志愿军面前出现了一个更狡猾,能力更强大的对手。新的战争态势下,双方开始漫长的谈判。
这部剧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作,当时还涌现了众多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比如
这部48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19年,讲述了1948-1976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这部《外交风云》为什么很值得特别留意呢?因为这是很少见的、专讲外交领域大事件的题材。
出现的地方如北京的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华盛顿白宫,法国、联合国会议大厅等,都是各国的地标性建筑场景;
这部48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14年,讲述了1976-1984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祸害华夏大地十年之久的一朝被除,而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明天依旧迷蒙不清。
这部40集的历史剧首播于2021年,讲述了1921-1953年期间的重大历史。
如前面所说,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一部部看的,就可以直接按这个顺序刷:《走向共和》+《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外交风云》+《历史转折中的》。
讲述1921年周恩来、赵世炎等进步青年在法国留学故事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讲述1949-1954建国后这几年,国共两党在各个领域进行较量的《换了人间》;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